編者按:初秋時節,秋高氣爽,傍晚的安陽涼風習習,到處花燈閃爍、流光溢彩,許多市民走出家門,到民俗展館、圖書館學習充電,到公園、廣場運動健身,到小吃街休閑,美麗的夜景中處處洋溢著歡笑和幸福。請看安陽新風景——
絢麗夜景 點亮市民“夜生活”
圖為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燈光噴水秀為市民生活增加了樂趣(記者 郭家吉 攝)
圖為市民在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跳舞健身,為初秋夜晚的古城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(記者 王小彤 攝)
市民在火花展廳參觀(記者 高 倩 攝)
鐘樓巷攤群點一角(記者 鄧 嫻 攝)
熱鬧非凡的北大街夜市(記者 鄧 嫻 攝)
走!健身廣場扭一扭
□記者 鄧 嫻
“大姐,走,跳舞去?!?月10日,家住惠苑街的市民王紅麗早早吃過晚飯,約上舞伴,到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跳舞。
初秋的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,涼風習習。晚上8時許,廣場上人潮涌動,不同節奏感的音樂聲此起彼伏,慢節奏的扇子舞、快節奏的鬼步舞、吸引中年人的交際舞、隊伍龐大的暴走族……每一處都是一處風景。甚至還有孩子們加入運動的行列,滑輪滑、騎滑板車等,孩子們運動起來也是動感十足。
每天來廣場跳舞的王紅麗告訴記者:“夏季,來廣場納涼、運動的人就很多。入秋了,晚上更涼爽了,跳舞的、健身的人更多了?!?/p>
市職工文體中心對外開放后,五一廣場成為市民新的活動場所,跳舞的、打球的、納涼的,大媽們優美的舞姿在燈光下跳動,動感的節奏魅力十足。跳舞的大媽孫桂鳳對記者說:“我們天天都來跳舞,活動活動,感覺每天都是精神飽滿?!?/p>
廣場上熱鬧,市職工文體中心內的健身場館更是活力四射。羽毛球、乒乓球、籃球等場館都擠滿了人,連休息椅上都坐滿了人。運動者多數是年輕人,也不乏少兒和老年人。正在休息椅上休息的羽毛球愛好者孟博告訴記者:“平時白天上班沒時間鍛煉身體,晚上來打打球,鍛煉鍛煉身體,沒想到每天來鍛煉的人都這么多,來晚了就沒位置了?!?/p>
采訪中,記者深切地體會到,市民的健身意識在提高,“我要鍛煉”不僅是老年人的生活常態,也逐漸成為年輕人的選擇。廣場、公園里健身的身影,到處涌動的健身熱潮,已成為我市夜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看!民俗展館里學文化
□記者 高 倩
“您好,這個火柴盒出售嗎?”在倉巷街3號院,一個女孩站在展柜前詢問。8月11日20時,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,然而到這里參觀的市民卻一波接著一波。
詢問火柴盒的女孩是安陽師范學院的學生,是特意和朋友趕來參觀的,在火花展廳,她被那些富有年代感的圖像吸引了?!跋衽⑦@樣專程來參觀的人不在少數,剛才還有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孩子來參觀。通常從17時參觀者就開始多了,到19時30分會形成一個小高潮,一個晚上下來大概有三四百人呢。為了方便大家參觀,我們特意把閉館時間延長了兩個小時?!被鸹ㄕ箯d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倉巷街3號院主要收藏一些藏品,10號院主要是關于兩倉文化的展館,5號院是展示老城變遷的,還有民俗展館,這些展館晚上都對群眾開放。如果有預約,晚上也會安排人員進行講解。
此外,市圖書館自助圖書館開館以來也受到很多市民歡迎。由于自助圖書館環境好,閉館時間為22時,這里成為很多市民工作之余學習充電的最佳場所,前來讀書、借閱的市民絡繹不絕?!巴黹g來自助圖書館的人有老人,有青年,也有孩子,常常座無虛席。讀者們也都很專注,到了閉館時間仍不愿離去?!眻D書館的工作人員介紹,很多讀者提出希望延長開放時間的建議,但由于場地原因未能實現。
經常從文峰大道與東風路交叉口經過的市民會發現,每天晚上,這個路口西北角的小廣場儼然一個露天劇場,聚集了大批戲曲愛好者,他們分工合作,吹拉彈唱,自得其樂,吸引了很多市民駐足觀賞。不時,圍觀群眾中還會爆出陣陣掌聲?!皝磉@里的中老年人不少,都是喜歡戲曲的,不僅可以豐富生活,還可以互相切磋技藝?!币晃焕险吒嬖V記者。
提起我市的夜間文化生活,還有市民提到了前段時間對外開放的市職工文體活動中心。網友“花兒”說,那兒每周六晚上劇場都有演出,上周六是安鋼集團主辦的演出。這樣的文化演出為群眾提供了精神食糧,給大家夜間休閑娛樂提供了好場所,讓市民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、有滋有味,期待多一些這樣的文化惠民活動。
嗨!去夜市逛逛吃吃
□記者 鄧 嫻
8月9日晚上,初秋的涼意消解了夏日的酷熱,許多市民走出家門,到北大街逛街、吃美食。
剛到北大街,記者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。只見路中間擺著整齊劃一的小吃攤,攤鋪都是紅色刷漆的、可移動式的,人流南來北往的絡繹不絕。許多行人邊走邊吃著手里的小吃,很是愜意。
“這里白天也這么熱鬧嗎?”記者向一位賣炸雞柳的攤主詢問。
她說:“這是夜市,下午6時才能出攤兒,差不多晚上11時就結束了?!?/p>
記者又往北走,賣衣服、鞋襪、玩具的應有盡有,過了鐘樓,又是小吃攤、衣物攤,交錯著一直擺到了解放大道。
一位正在試穿鞋的女士告訴記者:“鍛煉身體走到了這兒,吃吃逛逛,看有合適的衣物買些,一會兒再散步回去?!?/p>
從鐘樓往西有個管理相對規范的攤群點,兩排小吃攤鋪充滿古色古韻,各種美食小吃基本不重樣。一位賣煎餅的攤主告訴記者:“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,我們是下午5時出攤,晚上10時收攤?!?/p>
“到晚上10時還有顧客怎么辦?”
“那也必須收,晚上10時就斷電了?!?/p>
記者觀察發現,這個攤群點的每位攤主的手臂上都戴著紅袖章,紅袖章上印著“管理員”的字樣。這是什么意思?一位賣炒涼粉的攤主向記者解釋:“每位攤主都要負責各自的攤位衛生,看見攤位前那個垃圾桶了嗎?收攤后我們要把自己攤位的衛生打掃干凈,把垃圾運到西邊的垃圾收集點?!?/p>
記者發現,每個攤位前擺放著統一的藍色垃圾桶,垃圾桶里套著黑色垃圾袋,有的垃圾桶里已經放滿了竹簽、塑料盒等。
網友“阿倩”向記者反映:“文峰匯十二府附近有兩條類似的小吃街,也很熱鬧,每天晚上人流不斷,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好去處?!?/p>
網友熱議:
“夜生活”豐富了 文明不能丟
□記者 高 咪
街心公園健步走、文體中心打排球、自助圖書館內“充電”……近年,市民的“夜生活”日益多姿多彩。點開微信朋友圈,關于我市美麗夜景的圖片數不勝數,分享自己夜間生活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。城市的夜景美了,更多市民夜晚愿意走出家門,享受越來越豐富的城市“夜生活”。8月12日,記者采訪了部分網友,一起來聽聽大家的聲音。
如今,我市各處公園、廣場的夜景美輪美奐,迎賓公園、CBD公園、龍安公園、市職工文體活動中心等場所不斷豐富居民的夜生活?!笆昵?,我們想在傍晚出去逛一逛,就近的公園都要走好幾里地。如今小區附近就有個大公園,跳舞的、滑輪滑的、唱歌的,公園里非常熱鬧?!本W友“玉壺”是一位“60后”,每天吃過晚飯后,他都會跟妻子一起到CBD公園鍛煉身體。說起身邊的變化,網友“玉壺”不禁豎起大拇指,“如今城市的夜景越來越多了,僅去年一年間,全市就‘冒’出8個百畝以上大公園。公園多了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出戶外,呼吸新鮮空氣,鍛煉休閑?!?/p>
網友“檸檬”深有同感,以前他跟愛人晚上吃過飯,一個去打麻將,一個在家看電視劇。如今市職工文體活動中心開放后,兩人愛上了游泳和羽毛球?!俺鰜礤憻挼臅r候,我跟妻子兩人說說話,聊聊天,既鍛煉了身體,也多了交流的方式。這不,今天剛買了一副羽毛球拍,我們就在市職工文體中心羽毛球館比劃了兩下?!?nbsp;網友“檸檬”笑著說。
此外,在公共文化設施方面,公園內設置的書吧、“兩館”廣場上的自助圖書館、社區里的書屋等,不斷豐富著居民的精神生活,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魅力。網友“晴兒”傍晚總會帶著4歲的兒子在自助圖書館里看書,她說:“平時上班忙,沒時間陪孩子,晚上帶著孩子來看書,一是增長了見識,二是增進了親子關系?!?/p>
采訪中,有些網友認為,“夜生活”豐富了,文明不能丟。網友“勇”經常出來夜跑,看到有些市民將喝過的飲料瓶隨手亂丟,吃過的水果扔在草坪里。他說:“干凈整潔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,我們不能享受了美景,卻制造了垃圾?!本W友“天天”表示,城市提供了各類夜間活動設施,作為市民應該文明健身,愛惜公物,共同呵護城市的美麗夜景。